西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本科生培养方案(080901)
培养目标
(一) 目标定位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立足甘肃,服务全国,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与育人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教育技术,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数据计算与分析、信息管理与安全、媒体创意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智能化软硬件开发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专门机构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师资人才,并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
目标内涵
职业能力 | 1. 教育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能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热爱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成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强烈意愿。 |
2. 专业能力: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趋势。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初步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良好的写作沟通技能、信息获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研究与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并具备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 |
3. 社会责任: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胜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教育管理等工作;具备德育为先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成为学生在价值塑造、能力养成、追求梦想方面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辅导非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现代化教学,多方位普及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知识。 | |
职业成就 | 4. 专业成就: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实践、反思和发展,逐步成长为区域骨干信息技术教师或管理人才,并具有发展成为卓越教师的潜质。通过3到5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合作能力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通过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某类关键信息技术问题。 |
5. 专业发展:主动适应最新的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发展的需要,紧跟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够不断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有效沟通、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自主发展能力。
(一) 毕业要求指标点
1.师德规范:热爱祖国,在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具备中等教育实践所必需的职业操守、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有做“四有好老师”的良好意愿。
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职业价值,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基本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热爱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教学,树立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对独立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一定的自信和足够的耐心,愿做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基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和基本思想,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联系。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智能软硬件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至少熟练运用一门高级程序语言。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前沿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信息技术指导方法和策略。
4.教学能力:初步具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教学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
5.技术融合:掌握运用数字化和网络教学设备进行编辑和制作教学媒体和课件的能力,并具备指导中学各课程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6.班级指导与综合育人: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中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心理辅导能力。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树立信息技术教育、品德素质教育、科学素质养成、学业发展指导的全方位育人意识。
7.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并开展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通过课程实验和项目体验等, 理解学习共同体作用,开展互助学习和团队协作,掌握合作沟通的技能,树立团队意识。
8.国际视野与反思研究: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读写能力和信息技术国际在线学习与交流能力。具有检索国内外科技和教育文献以及开展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了解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借鉴先进教育理念的能力。善于在学习和教学中保持自主反思和归纳总结,善于尝试先进教学理念,善于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技能和新方法,并具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1.师德规范:热爱祖国,在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具备中等教育实践所必需的职业操守、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有做“四有好老师”的良好意愿。 | 1-1 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课程思政,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能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2 通过对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政策、法规的学习,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尊重中学生的人格和权益,遵循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 |
1-3 通过师德养成教育书目阅读,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教师教育类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实践锻炼,具备中等教育所必须的职业操守,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育人价值观。秉承“知术欲圆,行旨须直”校训,努力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 |
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职业价值,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基本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热爱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教学,树立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对独立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一定的自信和足够的耐心,愿做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 2-1 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各类教育见习和实习以及有关的职业生活体验,能够清晰认识和认同教师职业,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有自豪感和荣誉感。 |
2-2 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体验,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信息技术教学,对独立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一定的自信。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并学会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和责任心。 | |
2-3 通过各类通识教育,树立比较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拥有自身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能够引导中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 |
3.学科素养:基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化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和基本思想,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联系。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智能软硬件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至少熟练运用一门高级程序语言。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前沿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信息技术指导方法和策略。 | 3-1 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形成体系。具有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智能软硬件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至少熟练运用一门高级程序语言。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前沿基础知识。 |
3-2 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主干学科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 | |
3-3 通过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学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理解并认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
3-4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等,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与数学、物理等其它相关学科之间联系。基本具有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意识及能力,初步习得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信息技术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 |
4.教学能力:初步具备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教学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 | 4-1 通过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训练以及实习实践,获得教学体验,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特别是良好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技能。 |
4-2 熟悉最新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有开展完整教学活动的能力,并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 |
4-3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具备良好的现代信息及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有效实施教学计划,并能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具有初步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和一定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 | |
5.技术融合:掌握运用数字化和网络教学设备进行编辑和制作教学媒体和课件的能力,并具备指导中学各课程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 5-1 通过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虚拟现实设计、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技能。 |
5-2 通过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化教学等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经验。 | |
5-3 通过专业课程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初步具有指导非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 |
6.班级指导与综合育人: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中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心理辅导能力。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树立信息技术教育、品德素质教育、科学素质养成、学业发展指导的全方位育人意识。 | 6-1 通过学习中学生学习发展及教育规律,了解中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及教育需求,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 |
6-2 通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课程学习,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通过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训练,具有良好的活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 | |
6-3 通过班主任实习,初步掌握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学习效果的策略方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学业发展指导方法、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等。 | |
6-4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够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品德养成教育。具有整合学科教育、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学业发展指导等进行综合育人的初步体验,树立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 | |
7.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养成制定学习计划并开展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通过课程实验和项目体验等, 理解学习共同体作用,开展互助学习和团队协作,掌握合作沟通的技能,树立团队意识。 | 7-1 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能够结合实际,制定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
7-2通过读书、文献阅读、Python程序设计等慕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紧跟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 |
7-3理解学习共同体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团队协作活动的体验,具备学习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 |
7-4 通过课程实验、项目体验、教育实习和教研活动,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能够与项目组或课程组或同行或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技能与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 |
8.国际视野与反思研究: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读写能力和信息技术国际在线学习与交流能力。具有检索国内外科技和教育文献以及开展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了解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借鉴先进教育理念的能力。善于在学习和教学中保持自主反思和归纳总结,善于尝试先进教学理念,善于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技能和新方法,并具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 8-1 英文达到大学毕业规定的评测成绩。通过数据挖掘双语课、英文科技文献导读等课程的学习,能够自主查阅外文文献和参加国际教育交流。 |
8-2通过各类前沿讲座,了解国际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能够积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 | |
8-3通过各类信息技术竞赛和实践作业促进创新意识。通过各类教学实训、比赛和教学设计作业提升自身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学生指导、学科理解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的能力。 | |
8-4 通过专业与教育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初步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并能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微创新的能力。 |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
四、核心(主干)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专业导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物理、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编译原理、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教育学概论、发展与学习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及《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至少应修满168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修满55学分; 教师教育类课程最低修满26学分;学院平台学科基础课程29.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最低修满15.5学分。
七、教学活动时间、课程学分、学时结构(表1--表2)
每学年设置2个学期,共40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每学期18周),考试时间4周(每学期2周)。
表1 各类课程学分数和课堂教学学时数比例分配表
课程类型 | 修读 方式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百分比(%) | 课堂教学 学时数 | 占总课堂教学 学时百分比(%) |
学校平台 通识课程 | 必修 | 38 | 22.6 | 908 | 28.5 |
选修 | 17 | 10.1 | 326 | 10.2 | |
小计 | 55 | 32.7 | 1234 | 38.8 | |
学院平台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 | 29.5 | 17.6 | 584 | 18.3 |
专业课程 | 必修 | 42 | 25 | 717 | 22.5 |
选修 | 15.5 | 9.2 | 234 | 7.3 | |
小计 | 57.5 | 34.2 | 951 | 29.9 | |
教师教育课程 | 必修 | 23 | 13.7 | 378 | 11.9 |
选修 | 3 | 1.8 | 36 | 1.1 | |
小计 | 26 | 15.5 | 414 | 13 | |
总计 | 168 | 100 | 3183 | 100 |
说明:学校平台通识课程必修学分中含劳动课程2学分,劳动课程不计学时。依照《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劳动课程实施意见》执行。
表2 周学时分配表
学 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周学时 | 21+6 | 22+6 | 21+8 | 23+6 | 24+6 | 23+6 | 12+6 |
说明:(1)周学时按照“理论课周学时+实验课周学时”的形式给出;(2)选修课周学时按照各类课程原则上规定的修读学期和应修学分,分学期平均计入。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表3--表7)
表3 学校平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 学时 | 承担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践 | |||||||||
必 修 课 | 31000209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54 | 36 | 18 | 文1理2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1000201形势与政策采用专题讲座形式授课,每学期4个专题,每个专题2小时。专题讲座马院承担,考核学工部承担。 | |
310002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54 | 36 | 18 | 文2理1 | 3 | ||||
3100021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90 | 72 | 18 | 文3理4 | 5 | ||||
3100021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54 | 36 | 18 | 文1理2 | 3 | ||||
31000201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64 | 1-8 | 马 院 学工部 | |||||
31000208 | 军事理论 | 2 | 36 | 36 | 1 | 2 | 学工部 | 网络课程+专题辅导 | |||
军事训练 | 2周 | 学工部 | 不计学分 | ||||||||
43000101 | 大学体育Ⅰ | 1 | 36 | 4 | 32 | 1 | 2 | 体育学院 | 体育综合 体育选项 | ||
43000102 | 大学体育Ⅱ | 1 | 36 | 4 | 32 | 2 | 2 | ||||
43000103 | 大学体育Ⅲ | 1 | 36 | 4 | 32 | 3 | 2 | ||||
43000104 | 大学体育Ⅳ | 1 | 36 | 4 | 32 | 4 | 2 |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自主锻炼,每学年测试1次 | 不计学分 | |||||||||
52000101 | 大学英语Ⅰ | 3 | 54 | 54 | 1 | 3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俄语、大学日语根据特殊专业需求开设。 | |||
52000102 | 大学英语Ⅱ | 3 | 54 | 54 | 2 | 3 | |||||
52000103 | 大学英语Ⅲ | 3 | 54 | 54 | 3 | 3 | |||||
52000104 | 大学英语Ⅳ | 3 | 54 | 54 | 4 | 3 | |||||
00000203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1 | 18 | 18 | 3 | 2 | 学工部 | 创新创业课程,9周排课 网站辅助 | |||
00000204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 | 18 | 18 | 6 | 2 | 学工部 | ||||
00000205 | 劳动 | 2 | 1-8 | 计算机学院 | |||||||
选 修 课 | 00000202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2 | 36 | 36 | 1-2 | 2 | 心理学院 学工部 | 网络课程+专题辅导 | ||
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模块 | 【《大学语文》课程,除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旅游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可不修读外,其他学院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修读。】 | 教 务 处 |
| ||||||||
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模块 | |||||||||||
哲学智慧与批判思维模块 | |||||||||||
科技进步与创新精神模块 | |||||||||||
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模块 | |||||||||||
艺术品鉴与人文情怀模块 | |||||||||||
成长基础与创新创业模块 | |||||||||||
从师能力与教师素养模块 | |||||||||||
小 计 | 55 | 1234 | 908 | 326 |
表4 学院平台学科基础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学时 | 承担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实践 | ||||||||
必 修 课 | 71001401 | 高等数学Ⅰ | 4 | 80 | 80 | 1 | 5 | 73882必赢网页版 | ||
71001402 | 高等数学Ⅱ | 5 | 90 | 90 | 2 | 5 | ||||
71001403 | 线性代数 | 3 | 54 | 54 | 2 | 3 | ||||
7100140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 | 54 | 54 | 3 | 3 | ||||
71001410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3.5 | 72 | 54 | 18 | 2 | 3+1 | |||
71001411 | 数据结构 | 4 | 90 | 54 | 36 | 3 | 3+2 | |||
71001412 | 计算机网络 | 3.5 | 72 | 54 | 18 | 4 | 3+1 | |||
71001413 | 操作系统 | 3.5 | 72 | 54 | 18 | 5 | 3+1 | |||
小 计 | 29.5 | 584 | 494 | 90 |
表5 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学时 | 承担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实践 | ||||||||
专 业 必 修 课 | 71012401 | 专业导引 | 0.5 | 10 | 10 | 1 |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综合评价 | ||
71012402 | 电子技术基础 | 4 | 80 | 80 | 1 | 5 | ||||
71012403 |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 0.5 | 16 | 16 | 1 | 1 | 综合评价 | |||
71012404 | C语言程序设计 | 4 | 80 | 48 | 32 | 1 | 3+2 | |||
71012405 | 大学物理 | 4 | 72 | 72 | 2 | 4 | 通识课程 | |||
71012406 | 大学物理实验 | 0.5 | 18 | 18 | 2 | 1 | 综合评价 | |||
71012407 | 离散数学 | 4 | 72 | 72 | 3 | 4 | ||||
71012408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 4 | 90 | 54 | 36 | 3 | 3+2 | |||
71012409 |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 4 | 90 | 54 | 36 | 4 | 3+2 | |||
71012410 |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 3.5 | 72 | 54 | 18 | 4 | 3+1 | |||
71012411 | 学科前沿课 | 0.5 | 9 | 9 | 5 | 1 | 9教学周 | |||
71012412 | 编译原理 | 3.5 | 72 | 54 | 18 | 6 | 3+1 | |||
71012413 | 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 1 | 36 | 36 | 6 | 2 | 综合评价 | |||
71012414 | 读书课程 | 2 | 1-8 | |||||||
71012415 | 学年论文 | 1 | 5-6 | |||||||
71012416 | 毕业论文 | 5 | 7-8 | |||||||
小 计 | 42 | 717 | 507 | 210 |
说明:学生必须修读2学分“读书课程”,专业推荐必读书目不少于30部。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必须读完,并在方格纸上撰写10到20万字读书笔记(不含标点符号),学院组织师范生导师分组答辩、登载成绩,同时考查学生“钢笔字”书写技能。
表6 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学时 | 承担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实验/实践 | ||||||||
专 业 选 修 课 | 71012601 | 移动应用开发 | 2.5 | 54 | 36 | 18 | 5 | 2+1 |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程序设计课程 |
71012602 | 网络高级编程 | 2.5 | 54 | 36 | 18 | 6 | 2+1 | |||
71012603 | 人工智能导论 | 2.5 | 54 | 36 | 18 | 5 | 2+1 | 前沿技术课程 | ||
71012604 |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 2.5 | 54 | 36 | 18 | 5 | 2+1 | |||
71012605 | 云计算技术 | 2.5 | 54 | 36 | 18 | 5 | 2+1 | |||
71012606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2.5 | 54 | 36 | 18 | 5 | 2+1 | |||
71012607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2.5 | 54 | 36 | 18 | 5 | 2+1 | |||
71012608 | 多媒体教学设计艺术 | 2 | 54 | 18 | 36 | 5 | 1+2 | 教育技术课程 | ||
71012609 | 虚拟现实设计 | 2 | 54 | 18 | 36 | 5 | 1+2 | |||
71012610 | 教育机器人 | 2 | 54 | 18 | 36 | 6 | 1+2 | |||
71012611 | 数据挖掘 | 1 | 18 | 18 | 6 | 1 | 双语课程 | |||
71012612 | 英文科技文献导读 | 1 | 18 | 18 | 5 | 1 | ||||
71012613 | Web前端开发(慕课) | 1 | 5 | 自主学习课 | ||||||
71012614 | Python程序设计(慕课) | 1 | 5 | |||||||
素质拓展 与实践创新 | 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 4 | 〖(1)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学分要求学生通过参加“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挑战杯”竞赛、“互联网+”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业技能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学科专业竞赛、社会实践、科技实践、发表研究论文、申请专利等方式获得。 (2)各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开展专业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训练,科学设置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活动项目及,并制定学分认定的标准和办法。〗 |
(2)学分获取依据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活动项目设置及学分认定标准和办法 | ||||||
“挑战杯”竞赛 | ||||||||||
“互联网+”竞赛 |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 ||||||||||
专业从师技能训练 | ||||||||||
学术科技活动 | ||||||||||
学科专业竞赛 | ||||||||||
社会实践 | ||||||||||
科技实践 | ||||||||||
发表学术论文 | ||||||||||
申请专利 | ||||||||||
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 ||||||||||
小 计 | 15.5 | 234 | 126 | 108 |
说明:(1)学生必须完成至少15.5学分选修课程,其中“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要求学生至少修读4学分;(2)自主学习课程由学生自主学习慕课或SPOC课程,学生至少选修1门自主学习的专业课程;(3)学生至少选修1门程序设计课程、1门前沿技术课程、2门教育技术课程和1门双语课程。
表7 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模块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学期 | 周学时 | 承担 单位 | 备注 | |||||
合计 | 讲授 | 课内 实践 | 自主 学习 | 课外 实践 | |||||||||
必修 课程 | 41003101 | 教育学概论 | 2 | 54 | 27 | 9 | ≥18 | 理3文4 | 3 | 教育学院 | 线上 线下 混合式 教学 | ||
41003102 | 发展与学习心理学 | 2 | 54 | 27 | 9 | ≥18 | 理3文4 | 3 | 心理学院 | ||||
41003103 |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 1 | 36 | 18 | 6 | ≥12 | 理4文5 | 2 | 教育 学院 | ||||
41003104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1 | 18 | 9 | 3 | ≥6 | 理4文5 | 2 | |||||
41003105 | 师德养成教育书目必读 | 0.5 | 学生阅读后撰写5万字以上读书笔记 | 1-4 | 导师批阅、登载成绩 | ||||||||
42003105 | 信息化教学 | 1.5 | 54 | 18 | 36 | 教学安排在机房或实验室 | 理5文6 | 3 | 教育技术学院 | ||||
42003106 | 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 | 1.5 | 54 | 18 | 36 | 理4文5 | 3 | ||||||
41003201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2 | 36 | 36 | 5 | 2 | 教育 学院、计算机学院 | 部分学时由我校外聘中学教师讲授 | |||||
41003202 |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 | 3 | 72 | 36 | 36 | 6 | 4 | ||||||
小 计 | 14.5 | 378 | 189 | 135 | ≥54 | ||||||||
选修课程 | 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目(综合+教育) | 0.5 | 18 | 18 | 每学期 | 教育、心理 | 至少修读3学分 | ||||||
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目(学科) | 0.5 | 18 | 18 | 每学年 | 计算机学院 | ||||||||
从师能力与教师素养模块 | 2 | 从通识教育选修课相应模块中至少选修2学分 | 1-8 | 教务处 | |||||||||
小 计 | 3 | 36 | 36 | ||||||||||
实践 类 项目 |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训练 | 0.5 | 依据《西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计划》执行,周四下午及周末进行。 | 1 | 每 项 每 两 周 3 学 时 | 学工部 教务处 教 育 学 院 | 各项考核成绩合格,学校颁发《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合格证书》 | ||||||
“三笔字”书写技能训练 | 0.5 | 2 | |||||||||||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训练 | 0.5 | 3 | |||||||||||
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 | 0.5 | 4 | |||||||||||
课堂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训练 | 0.5 | 5 | |||||||||||
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训练 | 0.5 | 6 |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微格教学 | 0.5 | 教育实习前,10学时 | 5-6 | 计算机学院 | 指导教师考核 |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例 | 0.5 | (1)学科教学案例库由教育技术学院开发建设。相关学院组织学生网上学习,并评定成绩; (2)各学院和中学名师共同讨论设定具体项目和学分,每个项目学分0.1-0.5,总学分1。 | 5 | 周四下午及周末 | 计算机学院中学名师工作室 | 由中学教师承担,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形式 | |||||||
听课评课 | 0.1 | 6 | |||||||||||
命题考试 | 0.1 | 6 | |||||||||||
教学测量与评价 | 0.1 | 6 | |||||||||||
问题学生管理 | 0.1 | 6 | |||||||||||
第二课堂组织 | 0.1 | 6 | |||||||||||
41003109 | 见习研习(教师职业生活体验) | 第2-6学期,总计2周,各学院组织,不计学分 | |||||||||||
41003110 | 教育实习 | 4 | 第6或第7学期,总计16周,教育学院、教务处组织 | ||||||||||
小计 | 8.5 | ||||||||||||
合计 | 26 | 414 | 225 | 135 | 54 |
说明:(1)师德养成教育书目必读,要求学生读完学校指定的书目,并在方格纸上撰写5万字(不含标点符号)以上读书笔记,学院组织师范生导师集体批阅、登载成绩,同时考查学生“钢笔字”书写技能;(2)师范生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与考核工作由教育学院、各相关学院与中学教师共同承担,考核成绩交教务处存入“未来教师成长记录档案”。对于师范生各项技能成绩均在合格及以上的学生,学校为其颁发《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合格证书》。
九、支撑矩阵
(一) 目标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
教育素养 | 专业能力 | 社会责任 | 专业成就 | 专业发展 | |
师德规范 | H | M | H | L | L |
教育情怀 | H | H | M | H | H |
学科素养 | L | H | M | H | H |
教学能力 | L | H | M | H | M |
技术融合 | L | H | M | H | H |
班级指导 与综合育人 | M | H | H | M | M |
自主学习 与交流合作 | M | H | M | H | H |
国际视野 与反思研究 | M | H | M | H | H |
说明:H 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高支撑,M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中支撑,L代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低支撑。
(二)课程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实践 | 1 师 德 规 范 | 2 教 育 情 怀 | 3 学 科 素 养 | 4 教 学 能 力 | 5 技 术 融 合 | 6 班级指导 与综合育人 | 7 自主学习 与交流合作 | 8 国际视野 与反思研究 | 统计 |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H | M | L | ||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H | H | L | L | L | H | M | M | 3 | 2 | 3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H | L | L | L | H | M | H | 4 | 1 | 3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H | L | L | L | H | M | M | 3 | 2 | 3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H | L | L | L | H | M | M | 3 | 2 | 3 | |||||||||||||||||
形势与政策 | H | H | L | L | L | H | M | H | 4 | 1 | 3 | |||||||||||||||||
军事理论 | M | M | L | M | L | H | M | M | 1 | 5 | 2 | |||||||||||||||||
军事训练 | M | M | L | M | L | M | L | L | 0 | 4 | 4 | |||||||||||||||||
大学体育 | H | H | L | L | L | M | H | M | 3 | 2 | 3 | |||||||||||||||||
大学英语 | M | H | H | H | L | L | M | M | 3 | 3 | 2 | |||||||||||||||||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H | M | L | M | L | M | M | M | 1 | 5 | 2 |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H | M | L | M | L | M | M | M | 1 | 5 | 2 |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M | H | L | L | L | H | M | M | 2 | 3 | 3 | |||||||||||||||||
8个系列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 | H | H | M | M | L | H | H | H | 5 | 2 | 1 | |||||||||||||||||
学 科 基 础 课 程 | 高等数学 | L | L | H | L | L | L | H | M | 2 | 1 | 5 | ||||||||||||||||
线性代数 | L | L | H | L | L | L | H | M | 2 | 1 | 5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L | L | H | L | L | L | H | M | 2 | 1 | 5 |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L | L | H | H | H | L | M | M | 3 | 2 | 3 | |||||||||||||||||
数据结构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计算机网络 | L | L | H | H | H | L | M | M | 3 | 2 | 3 | |||||||||||||||||
操作系统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 专业导引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电子技术基础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C语言程序设计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大学物理 | L | L | H | M | L | L | M | M | 1 | 3 | 4 | |||||||||||||||||
大学物理实验 | L | L | H | M | L | L | M | M | 1 | 3 | 4 | |||||||||||||||||
离散数学 | L | L | H | M | L | L | M | M | 1 | 3 | 4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 L | L | H | H | H | L | M | M | 3 | 2 | 3 | |||||||||||||||||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 L | L | H | H | H | L | M | M | 3 | 2 | 3 | |||||||||||||||||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 L | L | H | H | H | L | M | M | 3 | 2 | 3 | |||||||||||||||||
学科前沿课 | M | M | H | M | M | L | H | H | 3 | 4 | 1 | |||||||||||||||||
编译原理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 L | L | H | H | H | L | H | M | 4 | 1 | 3 | |||||||||||||||||
读书课程 | M | M | H | H | L | M | H | M | 3 | 4 | 1 | |||||||||||||||||
学年论文 | M | M | H | H | H | L | H | H | 5 | 2 | 1 | |||||||||||||||||
毕业论文 | M | M | H | H | H | L | H | H | 5 | 2 | 1 | |||||||||||||||||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 移动应用开发 | L | L | H | H | H | L | M | M | 3 | 2 | 3 | ||||||||||||||||
网络高级编程 | L | L | H | H | H | L | M | M | 3 | 2 | 3 | |||||||||||||||||
人工智能导论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云计算技术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多媒体教学设计艺术 | L | L | H | H | H | L | M | M | 3 | 2 | 3 | |||||||||||||||||
虚拟现实设计 | L | L | H | H | H | L | H | M | 4 | 1 | 3 | |||||||||||||||||
教育机器人 | L | L | H | H | H | L | H | M | 4 | 1 | 3 | |||||||||||||||||
数据挖掘 | L | L | H | M | H | L | M | M | 2 | 3 | 3 | |||||||||||||||||
英文文献检索与导读 | L | L | H | M | L | L | H | M | 2 | 2 | 4 | |||||||||||||||||
Web前端开发(慕课) | L | L | H | M | M | L | H | M | 2 | 3 | 3 | |||||||||||||||||
Python程序设计(慕课) | L | L | H | M | M | L | H | M | 2 | 3 | 3 | |||||||||||||||||
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 | M | M | H | L | M | H | H | L | 3 | 3 | 2 | |||||||||||||||||
教 师 教 育 课 程 | 教育学概论 | H | H | M | H | L | H | H | M | 5 | 2 | 1 | ||||||||||||||||
发展与学习心理学 | H | M | M | H | L | H | H | M | 4 | 3 | 1 | |||||||||||||||||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 M | M | H | H | L | L | H | H | 4 | 2 | 2 |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 H | H | M | L | L | H | H | L | 4 | 1 | 3 | |||||||||||||||||
信息化教学 | L | L | H | H | H | M | H | H | 5 | 1 | 2 | |||||||||||||||||
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 | L | L | H | M | H | L | H | M | 3 | 2 | 3 | |||||||||||||||||
师德养成教育书目必读 | H | H | L | L | L | H | H | M | 4 | 1 | 3 |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 H | H | M | M | L | M | M | L | 2 | 4 | 2 | |||||||||||||||||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 | L | L | H | H | L | M | H | M | 3 | 2 | 3 | |||||||||||||||||
教师资格证考试课目 | M | M | M | H | L | M | M | M | 1 | 6 | 1 | |||||||||||||||||
从师能力与教师素养模块 | H | H | M | H | M | M | M | M | 3 | 5 | 0 | |||||||||||||||||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 M | H | L | H | L | M | H | L | 3 | 2 | 3 | |||||||||||||||||
“三笔字”书写技能训练 | M | H | L | H | L | M | H | L | 3 | 2 | 3 | |||||||||||||||||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训练 | L | L | M | H | H | L | H | H | 4 | 1 | 3 | |||||||||||||||||
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 | L | L | H | H | H | L | H | H | 5 | 0 | 3 | |||||||||||||||||
课堂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训练 | M | H | H | H | H | L | H | H | 6 | 1 | 1 | |||||||||||||||||
班级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训练 | M | H | L | L | L | H | H | M | 3 | 2 | 3 |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微格教学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微格教学 | L | L | H | H | H | L | H | H | 5 | 0 | 3 | |||||||||||||||||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例 | L | L | H | H | M | L | H | M | 3 | 2 | 3 | |||||||||||||||||
听课评课 | L | L | H | H | M | L | H | H | 4 | 1 | 3 | |||||||||||||||||
命题考试 | M | M | H | H | L | M | H | H | 4 | 3 | 1 | |||||||||||||||||
教学测量与评价 | L | M | M | H | H | H | M | M | 3 | 4 | 1 | |||||||||||||||||
问题学生管理 | H | H | L | M | H | H | L | L | 4 | 1 | 3 | |||||||||||||||||
第二课堂组织 | H | H | L | M | H | H | L | L | 4 | 1 | 3 | |||||||||||||||||
见习研习(教师职业生活体验) | H | H | M | M | L | H | H | M | 4 | 3 | 1 | |||||||||||||||||
教育实习 | H | H | H | H | M | H | H | H | 7 | 1 | 0 | |||||||||||||||||
统 计 | H | 19 | 22 | 51 | 34 | 35 | 19 | 36 | 16 | 232 | ||||||||||||||||||
M | 17 | 15 | 10 | 30 | 9 | 13 | 39 | 54 | 187 | |||||||||||||||||||
L | 42 | 41 | 17 | 14 | 34 | 46 | 3 | 8 | 205 |
十、辅修教育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除本专业外的其它专业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本专业以下修读层次:辅修专科、辅修本科、辅修学士学位。
(一)辅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30学分的辅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辅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辅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共计14.5学分。
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共计15.5学分。
(二)辅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60学分的辅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50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辅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辅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Ⅰ、Ⅱ)、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共计29.5学分。
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编译原理、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共计28.5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人才培养方案的的专业选修课程中选修10学分其它课程。
(三)辅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辅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辅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本专业辅修学士学位。
(四)有关规定
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相同的课程,或者主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高于辅修专业的,经相关学院认定,可用主修专业课程代替辅修专业课程,不必重复修读。
学生因多种原因终止辅修后,辅修期间所修读的辅修专业课程学分可转为主修专业的任选课学分。
版权所有©73882必赢网页版(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管理登录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939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